202105-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公众征求意见稿)

简介: 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公众征求意见稿)前 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落实和深化,重点体现战略性、协调性、综合性和约束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对各类专项规划提出指导和约束。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体现“国家战略、资源特色、民生诉求”为主线,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autointro-->

内容:

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公众征求意见稿)


前 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落实和深化,重点体现战略性、协调性、综合性和约束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对各类专项规划提出指导和约束。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体现“国家战略、资源特色、民生诉求”为主线,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目 录


1.规划总则

1.1规划背景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2.目标战略与总体格局

2.1总体定位

2.2开发保护目标

2.3空间战略

2.4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3.守护“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3.1巩固优化生态保护格局

3.2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体系

3.3稳固江河源区水资源涵养功能

3.4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3.5持续推进山水林湖草沙冰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


4.优化农牧空间,支撑高原生态农牧业发展

4.1构建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4.2推进耕地与牧草地保护提质

4.3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5.完善城镇格局,建设高原美丽宜居家园

5.1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

5.2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提质增效

5.3推动高原宜居城镇建设

5.4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5.5构建多层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6.传承文化遗产,彰显高原国土魅力

6.1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6.2建设世界级高原生态人文魅力区


7.提高国土空间高效能治理能力

7.1完善实施保障机制

7.2构建规划传导与管控体系

7.3建设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7.4建立规划考核监测评估预警制度


规划背景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联疆通藏战略功能突出、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富集、多民族融合聚居,具有“生态省、高原省、资源省、民族省”的省情特征。当今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省发展进入到重要战略机遇期,“源头意识”不断树牢,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同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需要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变化、地缘政治变化、技术变革、新型城镇化等趋势和挑战,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全省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总体定位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生态源保护区

维护国土安全和支撑“一带一路”的战略要地

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基地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高原民族融合美丽家园


空间战略


生态稳固战略

构建祁连山和三江源地两大生态安全屏障,稳固江河源区水资源涵养功能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推进轮牧、休牧、禁牧,实现草畜平衡


开放联通战略

强化“丝路通道、黄河沿线”轴带建设

推进向西(新疆)向南(西藏)多通道建设

建设西宁、格尔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保障基地

协同兰西城市群及黄河沿线城镇发展


绿色高效战略

建设海西和海南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建设国家战略矿产资源保障基地

促进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中心集聚战略

推进建设西宁海东都市圈,提升格尔木、共和、玉树等中心城市承载能力

提升“三区”资源匹配度和承载力

以县域为单元统筹乡镇村布局,优化城乡格局

完善城镇社区生活圈和农牧社区生活圈


魅力提升战略

历史文化资源全系统的保护与传承

塑造生态魅力休闲区和人文魅力廊道

建设高品质风景道与自驾游服务体系

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与农牧区旅游发展


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两屏:守护“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南部生态屏障,重点维护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北部生态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三区:协调人地矿关系,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河湟谷地生态综合治理与城镇集中发展区、泛共和盆地生态修复与绿色经济发展区、柴达木盆地生态综合治理与循环经济发展区三大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与转型发展,形成引领全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


两轴:强化轴带联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培育兰青—青藏—青新“丝路”经济发展轴和沿黄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轴,增强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建成全省现代服务、循环经济、绿色能源、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走廊和黄河上游重要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走廊。


多点:多点集聚,支撑区域特色均衡发展

以河谷小盆地和绿洲为载体,着力完善县城、中心镇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就业吸纳和公共服务能力,支撑本地城镇化。强化多点集聚、均衡布局,支撑小城镇向生态型特色化发展。


202105181621303644601195_看图王.jpg

发布时间: 2021-05-17

链接: http://files.in5.cn/anli/202105-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公众征求意见稿).pdf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公示